擇善固執,堅守底線 --致佔中參與者公開信
政改決戰如箭在弦,我們將在未來半年,走向普選運動的終點,決定香港的前途命運。可是,今天泛民主派依然未能扭成一團,反對力量四分五裂,形勢上甚至比2010年政改更為險惡,我們對此非常憂心。際此危急關頭,我們希望重申幾點立場,呼籲各位參與佔中抗爭運動的同路人,堅守公民提名的底線。
公民提名就是底線
過去二十多年,政制民主一直是香港的核心政治問題。民主派一直以普選訴求,尋求香港市民支持。眾所周知,基本法的制訂過程並不民主。現在不少泛民議員均曾參與的政治團體前線,九十年代創立時,其綱領早已明確主張「全民制憲」。退一萬步說,中共制訂的基本法也早已訂明,香港可於零七零八實行雙普選。那時候,中共還未動用人大釋法的手段。2004年,民主黨及四十五條關注組(公民黨前身),曾建議「議員提名」,即五名立法會議員即可提名一位特首候選人。2006年,民主黨張文光曾建議「公民提名」,只要5%選民支持即可參與特首選舉。那些年,民主派是如此告訴我們,「普選」應該是這個樣子。泛民政黨也是用這樣的政治立場,為歷年立法會選舉作宣傳動員。
我們當然不認為,公民提名是唯一正義的普選提名方式。不過,公民提名是香港市民最為熟悉,行之經年,清楚易明,而且有效抵制中共操控選舉的方法。況且,公民提名也是目前民意最高的普選原則。無論從政治原則還是運動策略來看,我們都沒有理由不堅持公民提名。香港人在政改運動上,已經一退再退。由全民制憲的立場,退到基本法的框架;由07/08雙普選,退到2012雙普選,再退到2017/2020雙普選。我們完全支持特首選舉有更多民主的提名方式,但公民提名就是不可動搖的底線。這個立場對於凝聚民間反對力量,至關重要。
普選不是泛民入閘
令人擔憂的是,部份民主派無意凝聚民間反對力量,由下而上向政權爭取民主,反而是一味揣摩中共的底線,犧牲平等原則換取泛民入閘的可能,祈求由上而下的政治恩賜。無論是湯家驊方案,還是陳方安生的「香港2020」方案,抑或是以方志恆為首的十八學者方案,均是如此。這些方案細節有別,但立心相同,就是:承認四大界別的正當性,容許中共對特首提名有相當的操控權,藉此換取一至兩名泛民代表可以參選。
換句話說,他們口中說的「無篩選」或者「容許不同政見人士參選」,就是泛民入閘,彷彿香港社會只有親建制和親民主兩種政見,彷彿「泛民」就能包攬所有經濟、性別、族群等等立場的差異。我們認為,普選不等如泛民入閘。若普羅市民只有權提名一位泛民代表,或者有意參選者必須得到絕大部份泛民提委的青睞,才能獲得參選資格,這種設計絕對是對選舉權及被選舉權的不合理限制。
四大界別排斥基層
早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提出,提名委員會按照「均衡參與」的原則組成,可以「保障工商金融界的政治利益」,降低「加大社會福利開支」之類的「民粹主義」風險。這些赤裸裸的言論說明,提名委員會的四大界別,本身就是功能組邏輯的體現,目的正在於保障工商界和資本家的利益,以繼續維持剝削普羅市民的經濟及社會制度。
四大界別排斥基層勞工,排斥家庭主婦,視工商界及專業界別為高人一等,根本是功能組別邏輯的體現。即使部份公司票改為個人票,或者增加委員人數或委員的直選比例,都改變不了四大界別的組成,改變不了票票不等值的結構性不民主!因此,我們要求廢除提名委員會四大界別,或至少剝奪其實質篩選權,這是追求平等政治權利的基本要求!
為公民提名抗爭到底
和平佔中日前公佈商討日(三)的詳情,參與者將於5月6日以一人一票方式,選擇三個普選方案,再交予電子公投選出最後方案。與此同時,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認為陳方安生的「香港2020」方案也符合所謂「國際標準」,我們對此極為擔憂。由始至終,我們不贊成以電子投票方式公投普選方案。電子投票公信力存疑,亦容易受敵對力量操弄,電子投票只能是議員辭職,發動變相公投的前奏。
反篩選是佔中運動參與者的共同追求,任何變相保留篩選的方案都不應該是大會的選項。和平佔中認可「香港2020」方案為商討日(三)的投票選擇,意味保留提委會篩選權的不民主方案,將可能出現於電子公投。若然如此,我們非常擔心建制派會以各種方式干預投票,令不民主方案獲得最高票數,冠上「民主」光環。一旦出現這種局面,佔中運動將失去立足點,更會陷於分裂。因此,我們呼籲所有商討日參與者,必須傾巢而出支持包含公民提名的普選方案。我們必會擇善固執,堅決為公民提名而抗爭到底。
社會民主連線
2014年4月29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