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出現的一代宗師|《抗命》第二期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撰文|温思棉】
趁著飯後小休,還有一小時才開工,游叔在細雨中走入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一看到採訪團隊,就笑著跟我們打招呼。他叫游樹仁,清潔工人職工會理事。數年前批評領匯,遭外判商無良解僱,曾經名噪一時。反戴cap帽的游叔精神奕奕,健步如飛,如果不是手上臉上長滿老人斑,誰也不會相信他已快將成為「八十後」。
三十年師傅,三十年清潔
50年代中共推行土地改革,凡事講求家庭出身。由於父親曾被推舉為縣長,游叔變成了「成份不好」的官僚子女。背負這個原罪,求學工作都要排最尾,於是把心一橫申請到香港投靠「疏堂大佬」。當時香港工業才開始發展,游叔在機器廠學師,最後成為機器技術師傅。
當時香港還是一窮二白,一碟飯賣幾毫子。李嘉誠還在搞塑膠廠,葉問正在深水埗大南街授徒,李小龍尚未拜入門下。
1958 年大躍進,中共要「超英趕美」發展工業,邀請「港澳同胞」到大陸煉鋼,當時游叔也被工聯會遊說回大陸工作。後來大躍進的危機開始浮現,糧食供應愈來愈緊張,游叔發現情況不對勁,覺得被工聯會所騙,便決意回港。
聽游叔的故事,也是聽香港和中國的故事。
回港後,游叔一直從事工廠師傅,以雙手打造出香港工業的輝煌時代。直至80年代尾工廠陸續北移,游叔開始找不到工作。從前的同行朋友,邀請他轉行做清潔工。游叔初時很抗拒:「大佬,清潔乜嘢性質呀……我哋做開師傅㗎喎!」朋友跟他說:「世界變啦,你個個月都要洗錢。」於是,做了三十年工廠師傅的游叔,就此踏入近三十年的清潔工生涯。
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
80 年代的技術師傅月入五千,後來轉型為清潔工人,月薪卻一下子急跌至二千,幸好太太當時月入近五千,才令生活不至窘逼。近年游叔因為年紀大,加上擔任工會理事被財團列入黑名單,只能到不同的地方做替工。有時在石硤尾,有時在長沙灣的工廠大廈,有時甚至要由沙田長途跋涉到葵涌屯門,為的只是每個月的三四千蚊。
三四千蚊,到底能做甚麼?
「做到有病,四肢唔得,真係開唔到工再算啦。」香港的退休年齡是65歲,快到8字頭的游叔早該退休享福,無奈生活迫人。「交租交水電,手停就口停。」游叔只有一個女兒,現於大陸工作,經濟上自顧不暇。游叔收入支付屋租及水電費,家中伙食則由已退休的妻子負責。
除了生果金,政府也有提供長者生活津貼,游叔為何不申請?
游叔只有十多萬積蓄,符合資格領取長生津,但加上妻子的存款,卻應該會超出現行資產上限。老伴拒絕透露存款數字,游叔欲語還休,夫婦關係似乎麻麻。一旦退休,游叔生計將陷入困難,屆時怎麼辦?游叔憤懣又帶點苦澀地說:「我會同我老婆離婚,為咗生存。」
勞動見天地,權利見眾生
去年年底政府推出退休保障公眾諮詢,文件標籤全民退休保障為「不論貧富」,擺明車馬推銷「有經濟需要」的退保方案──單身長者資產少於八萬,才可每月領取$3230。政府推說,全民養老金會拖垮公共財政。游叔反唇相譏:「真係笑話!政府咁多超支工程,唔見佢講?」大白象的無底深潭,老人家看得通透。
林鄭月娥又說,全民養老金對年輕人不公平。游叔從容回應,今天的長者就是過去撐起香港經濟的人。「冇我哋辛苦返工,香港邊有今日?而家有免費教育,以前又有冇?」教育、醫療、公營房屋,今天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權利,甚至政府高官的薪金,都是多得游叔這一代人的努力。政府打完齋唔要和尚,公平咩?
後記
如果用呂大樂的說法,游叔就是第一代香港人。他們克勤克儉,創造了香港的繁榮。可是,游叔沒有隨經濟起飛而上位發達,反而因經濟轉型而失去原有的謀生能力。
「人活一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裡子,都是時勢使然。」香港經濟神話的背後,並非人人都是贏家。假如李嘉誠王晶陳百祥是面子,游叔這些寂寂無名的香港人,就是裡子。假如不是經濟轉型,游叔很可能便會成為香港工業的「一代宗師」。
為了糊口,游叔勞碌一生。為了生存,游叔只能要求離婚。香港長者已被迫到牆角,特區政府能否為他們「留一口氣,點一盞燈」?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