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權貴同行,與青年為敵——青年組織回應林鄭不義施政報告
施政報告劫貧濟富 與權貴同行
寵商損民 威權依舊

與權貴同行,與青年為敵——青年組織回應林鄭不義施政報告

「一起同行,擁抱希望,分享快樂」——是林鄭月娥上台後的第一份施政報告,而這亦是林鄭甫上台就向青年人下的戰書。

林鄭以標題明志——與青年同行,但她可能在等待神的感召,整份報告只是向青年人宣戰。社會大部分青年人從求學階段就一直被制度所剝削,從中學畢業,到進入大學,或進入職場。學子要負擔數以十萬學債,工作的則受盡勞動市場的剝削,組建家庭的受盡住屋問題折磨,退休後晚年退休生活欠缺保障。人民的憤怒激起一連串社會運動。反之,親中陣營沆瀣一氣,反對「討論」港獨、校政民主——一切反對運動,不停煽動民族主義情緒, 扭曲所有反對運動成反中亂港。青年看不到未來,憤怒積聚,對制度的不滿已到臨界點。林鄭口口聲聲與青年同行,但施政報告只見行政汲納政治。

 

青年人憤怒的來源是深刻的社會矛盾,階級傾斜,而非苦無參與政府之機。學債、生活壓逼、就業、住屋種種問題,壓得年青人透不過氣。政府作為眾多問題的元兇,整份報告泛泛而談與青年同行,一邊廂要青年「對社會有承擔、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另一邊廂卻不斷將年青抗爭者送入監獄,我們不見林鄭解決矛盾核心之志,只見其對青年人的輕蔑。

青少年發展還是政治酬庸?

施政報告提倡設立青年發展委員會、青年發展委員會高峯會等諮詢機構,但實際上只是想以行政汲納政治。政府諮詢一直為人所詬病,歷年多次諮詢只是政治化妝術,諸如政改諮詢、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標準工時都空有諮詢,以「市民共識」來為政府議程塗脂抹粉。「青年發展委員會」部分由政府委任委員身份、來源成疑,空有架構,缺乏權力。委員非民選得出,又純為「政協式」架構,只會讓青年淪為政府的橡皮圖章。

報告聲稱要助青年發展,但魔鬼在細節,所謂發展只是將青年推到經濟發展的齒輪內。林鄭延續梁振英的一帶一路方針,繼續透過資助青年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甚至升學,強調一帶一路為香港發展帶來新機遇;又以粵港澳大灣區配以創新科技的說詞,說要帶動青年就業,改善民生。但同時,又維持簡單低稅制,推行利得稅兩級制,將企業首200萬利得稅率降低至8.25%。其唯一目的就是要延續政府一直以來的新自由主義政策,繼續致力打造香港成商家天堂。

林鄭的「施政新風格」何新之有?續以利益傾斜,續以向權貴獻媚,續輕蔑市民、青年,唯一「新風格」就只有比起梁振英政府的「真小人」,做了一回偽君子!

教育政策的舊風格

政府坐擁萬億財政儲備,將36億教育撥款掛在嘴邊,但對學生提倡多年的教育改革隻字不提;反之不斷打壓學術自由以及言論自由,要消滅一切反抗意識於萌芽。

數年前學生對於施政報告的回應到了今天似乎仍然適用——政府不肯增大教育資源,所以將專上教育的責任外判,容讓院校開設自資課程。吊詭在政府多年來都未有妥善監管自資課程,縱容院校以市場邏輯營運課程。2010年教資會就發表報告指出,政府應設立統一質素保證機構,但遲遲未見政府落實。就算政府設立免審查的3萬元資助,但自資課程缺監管,學費升幅無上限,學生只能繼續接受院校的剝削,負擔巨額學債。而自資課程對比資助院校欠缺競爭力,致使「學位證書」不等值。政府應設立對自資課程的專責監察機制,監管自資院校運作,如學費、對學生、教職員保障。同時加大對資助學額的開支,逐步取締自資學位課程。

另一方面,政府接連打壓院校內的學術及言論自由,以「反港獨」為「遮醜布」,不但就民主牆、連就校政民主的討論也遭禁止。政府以愛國主義取代言論及學術自由,林鄭口說與青年同行,但卻以最高壓的姿態俯視莘莘學子。虛偽的信徒,就有虛偽的教育政策。學府變學店,大部分基層青年一踏進「學店」就注定要背負一身學債,討論所思所想卻受盡政府打壓,對政府憤怒何以抒發?

被經濟發展遺留的青年勞工

青年就業不是單純「粵港澳大灣區」以及經濟主導的創新科技。不少學生要在課餘時間打工賺取生活費,有者參與實習計劃,有部分青年選擇全職工作,但統統逃不過一個命運——遭受巨大剝削。

青年勞工可謂受著全方位的剝削。打工學生的交通費問題嚴重,在原有福利中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列明全職學生不受「鼓勵」,無法申請津貼。就算想要申請是次報告主打的免審查交通津貼,也只是微不足道的雞肋。此外,僱主不斷利用「4118」全兼職界線減低成本,逃避僱主責任,將利益最大化,這情況在學生零散工間更為嚴重。學生因課業需要,難以符合「4118」的要求,就算符合,僱主也會以管理手段,將工時安排至「4118」之外。再者,實習制度一直為學生所不滿。最低工資條例列明實習同學不受保障,導致同學在繁重課堂要求之外,大部分還需滿足實習計劃的無償、低償勞動,嚴重影響同學生活。

政府缺乏對勞工保障,青年也身受其害。標準工時遙遙無期,最低工資水平極低。大學、中學畢業學生甫進入勞動市場,就被逼接受新一輪剝削。建制之中不斷批評學生只顧反對政府,不思進取,導致香港年青人競爭力不比內地人。但沒有標時,哪有空閒?民間主張標準工時多年,「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自主生活」就是要回應政府塑造「香港人不進修」的形象。工人甚至連陪伴家人的時間都欠缺,談何進修?強積金對沖多年沖走大量勞動階層血汗錢。政府口頭檢討多年,對沖機制依然健在,反之主張取消對沖的退保學者方案則被沖走了。

青年文化藝術空間的缺失

香港一直被訕笑為「文化沙漠」,甚至有網上熱門討論自嘲「如果美斯(足球先生)在香港出生,他現在的工作會是甚麼?」種種令人哭笑不得的現象,正在說明香港政府施政由市場、經濟主導,以及管理主義的副作用。林鄭在施政報告指出要培養香港普及運動文化,但卻忽視體藝發展所需的生活空間。

學生受繁重課業所逼迫,又要應付TSA及公開考試。有資源的學生要參與各種不同課外活動,被競爭文化壓得喘不過氣;欠缺資源的連住屋、做家課的空間也缺乏。當社會變態連貧窮也可遺傳,政府談發展體育只是在體育藝術方面行「精英主義」,基層運動員難以參與。就算不少人仍然堅持以運動員為志業,政府支援也少得可憐。

在文化方面,政府說要大搞西九文化區,要發展藝術文化。但另一邊廂香港獨立音樂「聖地」,多次邀請國外著名樂隊來港表演的Hidden Agenda則在政府連番打壓下結束營運。政府的打壓招數說明了藝術在港困難重重——先是噪音條例、建築物條例、消防條例等硬件相關打壓,後有請外國樂隊「做黑工」的指控,誓要消滅Hidden Agenda,消滅青年的獨立音樂空間。

背後除有西九文化區此等大白象基建作祟,還有「活化工廈」。施政報告提出要重啟活化工廈,甚至調低強拍門檻。政府這是將工廈翻新,經濟轉型的後遺症外判予發展商,重新以更激進的形式啟動商家發展、食利的路徑。但在背後被忽視的就是年青音樂、藝術家的廉租生存空間。

 

結語

綜觀整份施政報告,就是以青年為說詞,以經濟發展為本。

青年在過去社會矛盾的風急浪尖間苦不堪言。但林鄭卻裝作滿有同情地說要「一起同行,擁抱希望,分享快樂」,但青年——人民清楚施政報告的對象,林鄭的眼中只有權貴!與權貴同行,發展經濟,擁抱中共,分享剝削廣大港人的快樂就是是次施政報告,林鄭政府的本質!青年歷盡政府、制度逼迫,林鄭卻高高在上的,行政汲納政治,裝作與青年同行。

這是林鄭政府向青年下的戰書!青年、學生,以至港人當以威權政府接連政治逼害為鑑,抗爭到底。縱然前路灰暗,我們唯有團結一致,方能為香港前路覓得生機!

社民連青年組
工學同行
告威權政府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