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則易折 眾則難摧 重聚反抗力量
在經歷抗爭者被重判入牢、「一地兩檢」、「議事規則」等戰役節節敗退後,近日又看著周庭被政權無理DQ,對香港社會有所抱負的一眾抗命者要不是成為階下囚,就是被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看到如斯局面,相信大家心裹必然有所悲鬱,對未來香港抗爭運動的窘困感到迷惘。
中共分化 泛民內耗
自雨傘運動未竟全功以來,香港大多數社會運動的動員能力總是不能與中共的壓迫程度形成正比,相反,泛民主派更兩次因選舉而陷入分化,先於去年特首選舉期間就應否信任曾俊華及其「休養生息」路線而引發爭論互相猜忌,最近又因初選機制的遞補方案而出現意見分歧;意見分歧在政團間本屬正常,但過程中以謾罵取代討論,在最需要團結的時刻,卻加劇彼此的芥蒂。
政權亦正看穿民主派之間的矛盾,重施毛澤東「拉一派打一派」故伎,刻意分化不同派別,在制度及主流政治議程上封殺進步民主派及自決派,同時「放生」溫和民主派,希望既收殺雞儆猴之效,同時又避免社會有過大的輿論反彈,更可因「雙重標準」而進一步加深民主派的分化,互相猜忌和嫉妒。
近年中共刻意邊緣化較激進的反抗力量,欲逐步排拒其於制度之外及從資源上扼殺於萌芽,但若我們將此等的政治打壓(確認書風波、人大釋法DQ 6名議員及是次DQ周庭)僅視作為政權針對某政治路線的舉動而投鼠忌器,不願再談論「民主自決」、「公投」等字眼,便正中了政權所設的圈套!我們總不能浪費精力時刻猜度中共隨意可寬可緊的圈索,被它的遊戲規則牽著鼻子走。若不盡快把各派反對力量整合成團結的反抗運動,中共只會對各政團及政治路線逐個擊破,先是進步民主派,繼而是傳統民主派甚至普羅大眾。
中共主外 林鄭主內
在汲取梁振英禍港五年間到處挑動政治鬥爭激起公憤的經驗後,如今政權早已在治港上有著新的對策,著力分隔政治與民生決策,由中共主理政治,林鄭主理民生,意圖減低在收緊對港管治時所帶來的反彈。自林鄭上任伊始,一直宣稱自己甚少參與政治打壓反對聲音,例如近日問答大會上強調自己因不在港而沒有參與DQ周庭的決策,亦透過各種小恩小惠收買普羅大眾,欲為中共粉飾太平。另一方面,中共近年直接干預香港事務的情況越趨猖狂,由人大釋法、一地兩檢以至國歌法等政治任務均能看到人大常委的身影,最近更在政治篩選風波一事上先透過多份報章發放消息,稱要裁定兩名民主派補選參選人失去參選權,但最終又決定「一殺一放」。決定生殺的過程中根本毫無客觀標準可言,僅隨政權的喜惡而定,其目的就是在於彰顯中共掌控生殺大權,可任意決定參選人的生死,「順我者生,逆我者死」,要求其他反對聲音在屈服與消亡之間作出選擇。
單則易折 眾則難摧
面對近年民主派的內耗及政權步步進逼的窘困,當務之急乃是重振旗鼓,先透過「三一一」補選凝聚民間力量,呼籲更多泛民支持者參與補選,不只投票,更要散落各個組織幫忙拉票、宣傳及組織市民,務求要將其化為群眾運動,將四區補選連成一線,表明是次並非為支持個別參選人或其路線的選舉,而是旨在對抗專制政體,表達反對政治篩選、打壓以及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一次全民公投!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切忌被選舉邏輯牽著鼻子走,別以為選舉勝利後就等同於戰勝專制而不必繼續行動發聲。今次的補選是以累積民氣及增加民主運動的籌碼為目的,為日後建構反對專政的平台而鋪路。此外,再於各項民生政治議題上發起抗議遊行,近月鄭若驊僭建一事正好為撕破林鄭粉飾太平的面具打開缺口,以施加公眾輿論壓力等方式來增加政權的管治成本,好讓普羅大眾認清林鄭與中共背後的關聯與分工。面對專制,我們必需重新凝聚反抗力量,正如《北史·吐谷渾傳》中吐谷渾首領以折箭告誡兒子們要齊心協力所言:「單則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也。」
縱然我們正身處寒冬之中,但只要團結一致,必定可迎接春天來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