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短缺嚴重 政府責無旁貸
說謊成癖 偽證成癮 貪腐成精 豈容狡辯
民生預算杯水車薪 社會痛點更需治本

房屋短缺嚴重 政府責無旁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除了老調重彈極度不足的公營房屋供應量外,只有僅20億支持非政府機構興建5000個過渡性房屋來處理房屋問題,面對目前27萬宗公屋申請(平均輪候時間5.5年!)及27萬宗居屋申請(超額認購60倍!),整份《預算案》可用八隻字來總括:「杯水車薪,乏善可陳」。

政府遠遠低估需求 建屋量嚴重縮水

2014年12月,政府在《長遠房屋策略》提出10年47萬總房屋目標當中,佔60%為公營房屋(約28萬),即每年2.8萬公營房屋(2萬出租公屋及8千居屋)。當時,公屋輪候冊已有27萬宗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3.2年),如以政府的估算興建房屋,都要10年時間才剛好完成,但事實上,每年還有新增的公營房屋申請個案,2014年年尾輪候數字剛巧與5年後的今天一樣,只是輪候時間已延至5.5年,情況更形惡劣,可見,原本政府訂出公營房屋目標根本未能對症下藥。

化繁為簡,今日既然已有近27萬宗申請公屋個案(一般個案15萬,非長者一人申請11.7萬),最近居屋申請都有約27萬宗(白表23.6萬,綠表3.6萬),粗略估算當下有50萬公營房屋需求絕不為過(而非政府估算的28萬)。如此可見,每年起碼興建5萬個公營房屋才有望在10年內大幅改善輪候冊的問題(已撇除每年新增申請),重新兌現「3年上樓」莊嚴承諾。只可惜,今日不但公營房屋目標建成量太少,實質建成量亦不達每年目標(每年約2萬公營房屋),更追不上《長遠房屋策略》原本已落後的目標(每年2.8萬公營房屋)!如此看來,恐怕10年後,港人住屋的情況沒有最差,只會更差!

地從何來?何不填海?

最近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公布的報告扭曲公眾意見,將全面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172公頃)收窄至粉錦公路以東32公頃土地,以換取大量負面公眾意見的「東大嶼人工島計劃」及「公私合營發展新界私人農地」可以上馬,這樣有認真解決房屋問題嗎?

社民連早在「土地大辯論」中提出,政府應全面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再加上利用棕地、港鐵上蓋空間及市區重建收回的土地,並以《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地產商在新界囤積多年的閒置農地(約1000公頃),引用《駐軍法》與中共政府商討收回解放軍在港閒置的軍事用地(例如浸會大學附近的九龍東軍營或佐敦槍會山軍營等,適合發展的軍事用地約有300至400公頃),以上土地運用適當,本可足以應付50萬公營房屋的需求(僅約500公頃),根本無須花費大量時間及耗盡政府儲備填海興建人工島,尤其目前海砂短缺,連1415億的機場第三條跑道工程勢必超支,更大規模的人工島填海計劃又豈會在政府5000億盤算之內?

土供組報告明確指出:「事實上,政府一直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私人土地作公共用途……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私人土地有其法律上的制約,前提是要先為建議收回的地塊確立其「公共用途」。若收回的私人土地純粹用來發展公共房屋,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沒有爭議」。坐擁萬億儲備的特區政府,既不考慮積極運用公權力,以傳統收地模式重新規劃土地,盡可能在10年內覓地增建公營房屋,反而寧願豪擲萬億,用超過20年時間興建「明日大嶼」人工島,加上高鐵、港珠澳大橋及機場第三條跑道等數千億大白象基建,配合大灣區建設,使人工島成為林鄭月娥聲稱連接國際及大灣區的「雙門戶」,實際成為中資財團發大達的金融俱樂部。因此,今日所說人工島為解決房屋問題之說,實是糖衣毒藥,一派胡言。萬億人工島計劃總的來說,就是以一粒小糖給港人換取給中港財團一大塊肥肉,最終當公共財政崩潰,就由我們的下一代承擔苦果。

為此,社民連聯同土地聯合陣線各友好組織都會堅持倡議改革措施如下:
(見圖)

社民連副主席 黃浩銘
2019年3月5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