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們的堅持, 讓年青人看得見希望」——岑子杰
自2014年雨傘運動結束之後,香港公民社會經歷了四年的低潮,社會陷入沉重的無力感當中。這四年間,政府肆意取消民選議員的資格,在各級選舉當中剝奪支持民主人士的參選權,甚至通過割地讓權的「一地兩檢」法案 。在特區破壞香港的政治任務清單之中,還有國歌法、「明日大嶼」計劃等等尚待通過。多個重大政治議題,竟然都沒有產生出大型的公民運動。沒有人能預視到,3月開始的一場「反送中」運動,竟然一洗四年頹風,踏入六月,更有連場百萬人規模的大遊行。不單成功將「送中惡法」攔截,同時令國歌法亦胎死腹中,「明日大嶼」計劃寸步難行。到底是什麼原因,令這場運動能爆發出如此巨大的政治能量?我只能說是因為團結。
猶記得民陣在3月受民主派議員邀請,首次就「反送中」這個議題發起遊行,3月31日只有一萬二千人參與,為什麼後來的遊行會發展出上百萬人參與的超大型遊行呢?在我眼裡,最重要是跨黨派的合作:4月28日遊行之前,我們在各區廣設宣傳街站,令更多人關注「送中惡法」這議題,使428遊行人數急增十倍,共有十三萬人參與;在五月期間,立法會進入法案委員會辯論的程序,民主派所有議員團結一致,奮力對抗惡法,令全港市民共同關注「送中惡法」,明白到這是一條比《基本法》23條更具破壞力的惡法,市民亦因此被號召出來參與遊行; 6月9日之前,不單各大政黨傾力擺設街站,甚至有更多公民自發的宣傳街站,最終促成一百零三萬人上街的壯舉,遊行的規模震動北京,轟動全球。
上百萬人參與的運動,我們可以目標一致,但行動策略、方式卻不一定是相同。在2014年的時候,和理非與激烈抗爭的分歧,使雨傘運動嚴重內耗。香港人都汲取了歷史的教訓,在「反送中運動」中盡力求同存異,以理解、體諒的方式處理運動內部的矛盾,令政府再三分化運動都不能成功,運動力量持續不退,最終逼得林鄭月娥要在9月正式撤回惡法。
我是社民連的成員,亦是民陣的召集人,和理非的理念和原則,早以深入骨髓。在這場運動當中,發生了很多我不能認同的抗爭方式,但是,我不能抹去政府無視民意、警察違法鎮壓的前因,然後盲目地去批抨示威者行動升級的後果。7月1日在立法會內的牆上寫上:「是你教我和平示威沒用」就是激烈行動最清晰的註腳。很多人都想運動回復以純粹非暴力的形式進行,但當二百萬人上街都不能令林鄭尊重民意,我又可以用什麼道理去說服別人只用和理非的行動是有用呢?
和理非凝聚了上百萬人參與運動,但一直被政府刻意無視,才引致後來示威者行動升級。但激烈的示威行動,必然招致政權更大力的打壓,警察的鎮壓亦會愈趨暴力。「剛不可久」,我們每天都在心痛,都在擔心,我們還要青年人為香港犧牲多少;但是「柔不可守」,委曲並不能求全,在「一國」的步步進逼之下,「兩制」還有多少可以倒退?「五大訴求」都是有理有據的要求,也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目標。未來還有9月28日、10月1日,這些都是重要的日子。為了香港的民主、自由和法治,更是為了香港的年青人,我們必須以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方式堅持下去。
就用我們的堅持,讓年青人看得見希望。